首页 > 国内新闻 文化中国行|保护好长城,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

文化中国行|保护好长城,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

  绿植环绕之中,镇北台静静伫立在陕西省榆林市城北的红山之上。拾级而上,登高望远,万里长城沿着山梁沟峁绵延起伏,一座座墩台相守相望。在其间,从镇北台1号墩台到镇北台4号墩台之间的路,66岁的纪板娃已走了大半生。

  “还是娃娃的时候,我们就老来这玩,当时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操着一口浓厚的陕北方言,纪板娃将镇北台的故事缓缓道来。

文化中国行|保护好长城,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

  绿植环绕中的镇北台。新华社记者 雷肖霄 摄

  榆林古时为边塞重镇,境内遗存有战国秦长城遗址312公里、明长城遗址1170公里。镇北台为明万历年间所筑,是长城沿线最为宏大的军事指挥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纪板娃所在的榆林市榆阳区长城路街道吴家梁村,距离镇北台的直线距离仅有几百米。曾几何时,黄土高原饱受风沙侵袭。西北风呼呼地刮,吹来漫天风沙,经年累月,镇北台的基座也逐渐被黄沙掩埋。

  “这儿以前都是土坡坡,人顺着坡就爬上去了,周边只要长点草,就有人来放羊。”指着镇北台东侧的一片花海,纪板娃回忆道。

  1982年,彼时的榆林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首次对镇北台进行文物调查和登记,由此拉开了镇北台保护的序幕。清沙、修缮、修排洪壕、植树造林……一座雄伟高大的明代军事指挥台终于得以重现。

  “40多年来,我们持续对包括镇北台在内的沿线2公里长城展开保护,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多重手段,逐步探索实现长城的预防性保护,做好长城守护者。”榆林市镇北台长城文物管理所所长贺泽介绍。

  高台雄踞,林木葱茏。成为景区的镇北台如今声名远扬,游人如织。2019年,土生土长的纪板娃选择成为一名文保员,他每周都要从镇北台1号墩台走到镇北台4号墩台巡查一遍。

文化中国行|保护好长城,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

  纪板娃巡查长城沿线。新华社记者 雷肖霄 摄

  “这路我从小跑到大,你看这一层层的夯土,就是原来人筑墙的手法;你看这两个裂缝之间的墙跟旁边的不一样,就是补修的……”提及长城,纪板娃如数家珍,他热爱岁月在长城墙体上冲刷出的“一笔一划”。

  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加入到守护文化遗产的队伍之中。数据显示,目前榆林市已陆续建立了68个长城保护工作站,先后聘用了300余名文保员实现常态化巡查守护长城。

  “近年来,我们立足榆林长城资源优势,指导全市长城沿线各县市区进行长城保护管理和安全巡查,深度挖掘长城文化,开展长城保护宣传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自觉保护长城的意识,取得了明显成效。”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主任姬翔月说。

  从黄沙掩埋到绿植覆盖,镇北台实现了绿色“逆袭”,也开始依靠科技手段巩固保护成果。约90处视频监控点位、数十处红外传感设备……现代科技为古老的长城保护筑牢安全屏障。

文化中国行|保护好长城,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

  镇北台安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报警信息。新华社记者 雷肖霄 摄

  走进位于榆林市镇北台长城文物管理所的安防控制中心,大屏上镇北台的边边角角一览无余。“科技手段的引入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如果发生沉降或者位移,我们能迅速掌握情况。”贺泽说。

  巍巍长城,蜿蜒万里。站在镇北台之上极目远眺,无定河绕城而过,毛乌素沙漠已是绿洲。作为昔日的边防重镇,榆林已成为中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保护好长城,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纪板娃说。(记者雷肖霄、张思洁)

关于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