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光明时评】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开放环境

【光明时评】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开放环境

  【光明时评】

  作者:谢贤君、应验(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师)

  近期召开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以“共享创新 共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为主题,多场专题论坛及特色活动紧扣全球科技前沿动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新赛道。当前,我国在全球科技交流、合作与治理中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重要性持续提升,话语权显著增强。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正当其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在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具体而言,在前沿科学项目上,我国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黑洞探测等科研项目中加强了科技交流合作;在多边科技合作中,我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等国际项目;在应对共同挑战上,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议题上,提供中国方案,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开放环境,需要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紧扣融合科学发展趋势和大科学研发特点。

  当前,科技创新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汇聚融合的新特征。在融合科学趋势下,科技创新正逐渐形成全领域、全要素、全链条、全业务的系统性深度融合模式,研究设计、组织形态、经费来源、人员往来等方面需要不同国家机构间高频、深度、顺畅的交流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需要看到的是,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仍面临诸多难题,部分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实现强国目标,打破技术封锁,就需要我们更加主动开放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粮食安全、环境污染、传染性疾病等一系列全球重大风险挑战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独自承担、独立解决。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依托大科学装置平台、科研网络平台,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扩大全球科学家科研合作范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共同应对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打造国际科技合作传播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全面提高我国科技交流合作的高度、深度和力度,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1日 02版)

关于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